领导切忌“有需要随时找我”这种话,教你合适的做法

编者按:如果你是团队领导,大概会认为把“需要帮忙尽管说”挂嘴边是很体贴的。但是如果只是口惠实不至的话,这种话不仅毫无用处,还会适得其反。本文介绍合适的做法,文章来自编译。

“需要帮忙尽管说。”

这相当于在职场上签署一张贺卡,上面写着“最美好祝愿”。这听起来很有礼貌,甚至很体贴,但最终却是模棱两可的。

作为领导 IT 转型项目的技术总监,我一直都是这么说话的,我认为这是平易近人的表现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说得很好听一点属于毫无用处。说句不好听的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
沉默的成本远高于开口

故事要从一支初级开发者团队和一个看似简单的项目说起。工期紧,但还在合理范围内。启动会上,我笑着告诉团队,“有需要什么尽管说。”

几周后项目已经出现了滞后的情况,但大家都一声不吭。我把一位开发者拉到一边,问到底怎么回事。

她犹豫着挪了一下屁股,最后才吞吞吐吐地说道:“我不想打扰你。你看起来总是那么的忙。我想我应该自己想办法。”

她花了好几天时间才解决了一个我一个小时就能搞定的问题。她没有寻求帮助,而是任由问题越积越多。

我的话本意是鼓励大家要团结协作,但不知何故却变成礼貌说法,潜台词是“除非有紧急情况,否则自己处理吧。”

项目进展得磕磕绊绊,勉强在截止期限前才完成。项目延期只是表象,真正刺痛我的是信任的崩塌。

我意识到,我善意的话语筑起的是一道高墙而非一座桥梁。那一刻的沉默不仅代价高昂,而且是灾难性的。

沉默的灾难

当大家不敢发声时,后果将难以控制。一个项目的失误往往会演变成更大的系统性问题。

在我参与的另一个项目里,沉默就是潜规则。初级员工都不说话,以免惹是生非。

中层管理人员不愿承认自己遇到了困难。高层领导把没有噪声解释为一切都很好的证据。

但这背后呢?截止期限一拖再拖,人员流失率不断上升,士气低落。沉默代表的不是和平,而是恐惧。

当领导的常常误以为沉默就是和谐,忽视了这底下挫折和不确定性的暗流涌动。待问题浮出水面时,团队已经失去了某些最优秀的人才,问题已经根深蒂固。

这不是个例。沉默变成常态不仅会阻碍个人发展,还会扼杀团队的集体潜力。

为什么没人愿意当出头鸟

开发着的踌躇并不鲜见。在职场寻求帮助往往让人感觉在冒风险。感觉就像承认自己失败或让别人不必要地关注自己的困境。

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恐惧。职场上经常奖励自力更生的人,即便这样做会适得其反。

那些自己灭火的人被称为“问题解决者”,而那些表达担忧的人则有可能被视为爱抱怨的人。慢慢地,就会形成一种沉默是金的文化。

我曾跟一些团队合作过,他们普遍都存在这种心态。本来可以早日解决的问题却被埋没,直到爆发成全面危机。

我支持过的一支团队曾回避跟经理讨论延迟的问题,他们原以为赶赶工就能搞定。

当他们叫我过去帮忙时,跟计划相比项目已经滞后了几个月了。其实他们干得并不差——只是害怕别人认为他们能力不足。

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技能,而在于环境让他们觉得自己说话就像一场赌博。

用问题来替代陈腔滥调。

做完那个项目之后,我不再说:“有需要尽管说”了。相反,我开始问问题。

“堵点在哪里?”

“需要更多资源才能赶上截止期限吗?”

“有没有宁愿交给别人干的任务?”

改变立竿见影。一位开发者承认,她对客户的要求感到不知所措,但不知道怎么拒绝。另一位开发者透露,代码库的某些部分自己不完全理解,所以一直都在回避。

通过直面问题,我们避免了更大的延误。更重要的是,团队开始更加信任我——以及彼此。

这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。也是为了表明寻求帮助不是软弱的表现,而是力量的体现。

树立请求的文化

信任不是靠一次谈话就能建立起来的。信任靠通过长期的持续行动才能形成。我开始将信任融入到与团队合作的方式之中。

定期检查变成了公开提出挑战的机会。反馈会议的焦点转移到过程,而不仅仅是结果。我给新员工分享自己犯过的错误——有时候该说出来的话却没说。我通过展示自己的脆弱来让其他人有安全感。

我还开始意识到领导力培训的价值。信任文化不是自动形成的,即便对管理者来说也是如此。学习如何建立心理安全需要刻意的努力。

这些做法不属于开创性,但却很有效。这些实践让我的团队明白,只要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,他们就会得到解决方案,而不是受到评判。

小行动,大转变

现在我已经完全放弃提供模糊建议。如果有人看起来不知所措,我会提供具体帮助。

“如果能帮到你的话我可以看看这个。”

需要我参与客户会议来帮助管理期望吗?”

这种转变的效果很明显。当我团队的一位高级分析师在系统部署过程中明显感到压力时,我直面了这个问题。

我问她:“这个过程是不是有些地方耗费了你的时间或精力?”

她承认,自己被困在处理客户无休止的技术问题里面了——但这项任务甚至都不属于她的职责。

这其中的讽刺意味,我们彼此心照不宣。当她需要一再回答那些鸡毛蒜皮的问题时,真正需要她做的事情却被积压起来。

通过将这个责任分配给更适合的人,我们让她能够专注于更高优先级的工作。

她明显松了一口气。这个小小的调整不仅让她保持了理智,还增强了团队发声的信心。

这些小小举动很重要。当大家看到自己的挑战得到的是支持而不是被忽视时,他们会更放心地提出关切。

信任是靠每一次有意识的行动逐渐建立起来的。领导切忌“有需要随时找我”这种话,教你合适的做法

信任的代价

职场依赖信任。没有信任,沟通就会中断。项目就会停滞。职业倦怠就会蔓延。

“有什么需要尽管说”看似小举动,但如果不坚持下去,就毫无意义。建立信任需要刻意。

这意味着要向大家表明,他们的关切将得到行动解决,而不仅仅是口头承认。

这些改变不仅改善了我的项目,还改变了我的领导方式。我开始专心去营造一个沉默不是障碍、信任是每次对话基础的环境。

通过有意识地采取行动打破沉默,我们不仅可以做出更好的项目或更强大的团队,还为职场奠定了基础。在这样的环境里,信任不再是稀缺商品,而是常态。

本文由:杨羊羊小编超级会员 发布于外推号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p.waituikr.com/14614.html

(0)
上一篇 2025年2月8日 上午8:40
下一篇 2025年2月8日 上午9:22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微信:LXB209188
邮箱:2544449188@qq.com
备注:周一至周五,请告知来意。